免責聲明:本博客內容僅屬於一般的信息,並不能視為對您的情況的一個具體意見或適宜作為依賴。博客作家不會對你依賴此處的內容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內容版權屬於博客作家,並不能作全部或部分轉載。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加強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性


內部審計職能在企業管治中的角色
就最近出現的公司醜聞,企業相關利益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關注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的質素。雖然,監管機構已強調保薦人在整個上市過程中為準上市的公司進行盡職調查,確定風險因素及業務上的漏洞的重要性,但在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大部分責任仍依賴管理層。 
作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內部審計職能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制衡”工具來監察企業的運作。在美國,上市公司均需要強制性設立內部審計職能,香港交易所也建議上市公司設置內部審計職能。此職能亦可協助公司審計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履行不同職責,如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監督財務報告制度的完整性和遵守與企業管治的規則和其他法規等要求。
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職能的挑戰
公司在建立一個有效的內部審計職能是絕不容易的。要建立內部審計職能,以下幾點是必須注意的,例如: 權限,工作方法,資源和績效評估。本文稍後將會就內部審計職能的績效評估作討論。
職權範圍是有效的內部審計職能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不單是制定內部審計職能的權力和責任,還要作為企業的一個獨立單位以確保職能的客觀性,向審計委員會(上市公司)和首席執行官(私營機構)匯報。職權範圍給予內部審計職能應有的權限讓其在開展內部審計調查活動時,審查企業所有賬目和記錄。
現實中,有些企業為了方便起見和因資源有限,把內部審計職能歸納為財務職能的一部分,並直接由首席財務官管轄。這種設置表明內部審計職能在企業中是一個業務單位而非獨立於營運和企業財務交易。然而,當沒有適當的職責分工時,這可能構成財務人員的自我檢查及結果可能欠缺公允。
工作方法方面,一些企業會根據內部審計師協會所頒布的標準(簡稱“標準”),制定其內部審計手冊。這些標準為整個內部審計職能安排內部審計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框架和需要考慮的因素。儘管如此,當企業進行具體的業務流程審計或行業業務風險評估時,鑒於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需要考慮有關的主要特點及潛在的風險。因此,內部審計職能主管需要在規劃和執行內部審計活動時,洞悉所有本地或業務流程相關的風險因素。
資源在有效內部審計職能中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有些企業會從不同部門挑揀人員來填補內部審計的空缺。這些員工可能對企業運作非常熟悉,但他們未必有足夠的內部審計工作訓練,他們亦可能缺乏專業智識而未能找出漏洞。建議企業應確保有足夠的資源,如內部審計人員需持有關資格(如由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認證的內部審計員)和他們必須具備開展內部審計活動的經驗。
關於有效運用資源,尤其是對有跨國業務的企業(簡稱“跨國公司”),在決定工作範圍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跨國公司通常會進行年度或半年度特定標準的風險評估和權衡優先審計的地方,次要的地方將隨後處理。如需更多資源覆蓋不同地點,有關工作可能需要外判。這種做法是確保利用有限資源來達到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貫切內部審計職能的成效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
傳統上,內部審計職能的成立是要找出那些違反內部政策和程序的情況。如今,企業為了滿足企業管治不斷增加的需求,管理層亦要求內部審計職能比從前更加積極主動和提供更全面的意見。以往,管理層會用下列方式來衡量內部審計職能的表現:
·         每年進行內審活動的數目
·         依從內部審計計劃
·         審查中發現問題的平均數目
·         審查報告出具的延誤
上述關鍵表現指標往往是重量而不是重質。這些指標不能為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提供具質量的資訊和如何加強企業表現和實現目標和宗旨。
因此,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看到有什麼增值。作為主要利益相關者之一,審計委員會應從營運和策略角度確定首要問題,定期評估該企業的經營風險制度。據理解,審計委員會的工作往往是被動的,這意味著其成員所審查的資訊是由管理層或內部審計職能提供的匯報。為了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責,審計委員會成員應主動問自己:“我們想從內部審計職能得到些什麼?”。故此,他們應該訂出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例如:
·         在收入確定過程中,有什麼關鍵風險和控制?
·         在操作採購流程中,是否有任何漏洞可讓欺詐行為發生?
·         管理層建立了那些內部控制以確保財務報告和財務報表的完整性?
·         以什麼機制來確保營運流動現金的持續性?
·         在策略發展和實施階段,如何確保有關的風險因素已被考慮和監測?
從這些方向,內部審計職能在設計內部審計計劃和審查活動時可以更加集中。此外,這也可達到作為對內部審計職能評估績效的標準。以下是其他一些用來衡量內部審計職能質量的有用指標作為參考:
·         那些管理層未能了解的風險因素
·         加強達到企業實現目標的增值建議
·         客戶滿意度
·         當實施整改時,內審職能可協助提升的效率
·         查找可導致提高經營效率、加強表現或節省成本的因素
內部審計職能與企業一同成長
企業管治常規代表著管理層的管理思想及方向。不同的企業會根據企業的自身發展和管理層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常規。隨著企業變得成熟,為表明對良好管治作出的承諾,管理層會採納很多最佳的建議。雖然,企業在建立內部審計職能時沒有特定標準和模式,但是,相同的是對管理層和利益相關者來說,內部審計職能在企業管治中擔當著重要的支柱,為企業的業務及達標提供保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